close

     有一陣子我超級沉迷線上的心理測驗,當然我知道開始測驗前,要先經過一排惱人的訊息,比如說「同意接受你和朋友的個人資料」、「以下不會為你公開發文」、「已按過讚了請點叉」,而在測驗後,每當跳出令我滿意的結果,我就會心花怒放,尤其有些答案讓我覺得「太棒了,這就是我,不得不分享」時,我便特別想昭告天下。那段沉迷的日子如今離我遠去,但偶爾看到朋友們無論搞笑或認真的分享自己心理測驗結果後,我就覺得:「唉呀,誰終究不想讓所有人明白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呢?」

      我很喜歡看Utube裡的MV影片,金曲串燒很方便是一個原因,但更重要的是,每次點進影片,底下的留言清一色都是極致真心的告白佳文,訴說著誰曾經被誰傷害、我還忘不了你等心事,網友按讚後這篇貼文會被衝高,最感傷賺人熱淚的,便會衝到僅次於「2017還在聽的請按讚」留言底下。回到心理測驗,在某些時刻,人需要透過某首歌的歌詞傳達內心想法,更多時候,人更希望透過星座分析、塔羅分析、心理測驗,藉由占卜師的口,說出你想聽的話。是你想聽的,準確,反之亦然,不然怎麼會有準或不準之說?判斷依據畢竟是自己。

      後來,當我有機會再看到友人們感性的發著心理測驗連結,然後打著一小段話:「神準!我就是這樣的人....」,我就會順著他的心意點進去看,究竟他想傳達什麼樣的訊息給我們。有趣的是,多數不乏「外表堅強內心柔弱,一切都是武裝」、「外表強悍內心溫柔」、「渴望一段真摯的感情,非常專情」巴拉巴拉,這時我的嘴角便會揚起一抹笑,這個笑既困惑又無奈,因為我想著的是,我們活在通天陽光下,誰不曾是某些不得已的理由,而帶著善意的謊言生活?

         於是長大後我們便說自己偽裝、虛假,或是我不是別人想的那樣,希望別人了解自己。也許你可以將善意的謊言當成偽善,但後來我理解,我們之所以願意那樣並不是我們「愛假裝」,而是因為我們長大了,懂得如何圓融處事;長大了,因為工作關係,必須接觸的陌生人就多了,相較小時候困在一個30人的班級,彼此度過兩學期甚至更久,我們無法在短時間內就傾倒過往20年的種種自己,讓別人了解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。所以我們裝嗎?我不覺得啊,因為那都只是時間問題,我們更遑論每個人都了解自己。

      人與人之間,就像我們抬眼望月,永遠只看到其中一面,也許心理測驗是個能了解自我的方法,但更多時候,我們早就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,卻又奢望透過別人的文字或話語,說出已備好的答案,點出你不太想讓人一眼看穿的脆弱或軟肋,誰不曾是如此呢?不會有誰更了解自己,但人在遇到困難時,總喜歡問別人「所以問題出在哪」,放心,你早就有答案了,那些占卜或測驗,終將只是你的參考,不會是你永遠奉行的圭臬。所以,心理測驗不會幫助你什麼,既不會超度你的冤親債主,更不會讓你的朋友們對你好感加分,在我們興致盎然的點擊開始測驗後,我們只想證明自己是個還不錯的人罷了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illi Lee 的頭像
    Chilli Lee

    Hey,this is Chilli Lee speaking

    Chilli 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